English

哲学精神与战略思维

2000-04-11 来源:光明日报 孙志刚 我有话说

战略思想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每个领导者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从基础理论的角度来说,战略思维与哲学精神有着内在的联系。所谓战略,即重大的、带全局性的谋划。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善于着眼于全局和长远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哲学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不对战略思维产生指导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战略思维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领导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

把握全局,善于从战略高度认识问题

战略思维的基本内涵,首先是战略整体观或全局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的要求。因此,对于战略思维来说,把握全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首要的是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视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解决问题分不开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战略问题,留下了许多体现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统揽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光辉著作,如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江泽民同志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等。这些著作为我们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从战略全局高度正确解决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基本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战略思维能力是综合性素质,但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增强全局观念,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大局意识,从根本上说就是战略意识、战略思维。增强全局观念,树立大局意识之所以对领导干部至关重要,首先是由领导干部工作的辩证性质决定的。任何一级的领导干部都要独挡一面,独立负责一定范围的工作。相对于更大范围的工作来说,处在一定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的工作是局部,相对于更小范围的工作来说,这种工作又具有全局性的性质。因此,增强全局观念,对于领导干部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使自己的工作自觉地服从工作全局,为全局形势的改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又要善于驾驭自己工作的全局,调动和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谋求地方和部门的大发展。不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讲,增强全局观念都是十分重要的。古人说,胸无全局不足谋一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具有相对性,因此,领导干部的职位越高,领导的范围越大,承担的责任越大,在全国全局中的地位就越重要。这就更需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时时处处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谋划自己的工作。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全局观念,不善于战略思维,就有可能导致工作上的满盘皆输,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学习理论,善于从理论思维高度把握规律

正确的战略是对事物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即规律的认识,因而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这样,为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而进行的战略思维,就不能不具有理论思维的性质。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但是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对于民族群体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对于个体特别是领导个体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学习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制定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产生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就形成了科学的发展战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飞跃——创造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党“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战略的形成、成熟和实现的过程;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的第二次飞跃——产生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也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形成、成熟和实现的过程。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的过程,总是与理论成熟的过程相伴随的。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因为正确的理论作为对客观事物发展中内外矛盾的全面客观的把握,正是与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因而也就合乎逻辑地成了战略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增强理论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战略思维水平,还必须以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基础。战略学家约翰·科林斯指出:“如果说在某个领域通才比专才更为可取,那么这个领域就是战略。科学家是沿着相当狭窄的途径探索知识领域的,而战略家则不然,他们需要有尽可能广泛的基础知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具有文史经哲数理化生无不精通的才能,但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却是必须具备的。用列宁的话说,“只有用人类全部文化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其结晶)武装起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领导干部除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外,还要抓紧学习从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习经济学,一个是学习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我们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门槛,新学科、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节奏在加快。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注意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孤陋寡闻,学识浅薄,不要说充当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家了,就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将难以胜任。

对于从事实际工作的领导干部来说,为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就要学会把自己经验性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思维的高度,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发现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要求。毛泽东同志指出:“理论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理论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只有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有了对事物全面、客观、动态的认识,想问题、作决策的战略思维能力也就提高了,就能从战略高度谋划工作,领导工作就会主动。因此,善于从理论思维的高度把握客观规律,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崇尚实践,善于以求实精神开拓创新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最终来源,也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可靠基础。战略思维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种素质,它不可能是在脱离实践的课堂上直接培训出来的,而必须从实践中锻炼出来。因此,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最终还要靠崇尚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

首先,实践的需要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动力。领导干部对战略思维能力的需要,只有身处在复杂的领导工作实践中才有切身的体会。恩格斯在谈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时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能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论断对于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来说,也是适用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人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很多的,需要的能力也是各种各样的。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只有最迫切的能力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而不可能同时把所有能力都发展到十分完善的地步。对于担负领导责任的干部来说,最迫切的实践需要是对具有全局性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施战略指导和领导,提高能力的重点就不能不放在战略思维能力上,战略思维能力是完成领导工作所必需的并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种特殊能力。有了这种能力,领导干部就能在复杂的领导工作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否则,就会对各种矛盾剪不断,理还乱,按下葫芦起来瓢,处于被动的局面。

其次,实践过程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战略思维能力作为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只有在领导工作实践中才能形成并提高。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军事实践来学习兵法,不仅不能提高军事战略思维能力,反而会弄巧成拙,一败涂地。同样,离开了具体的领导工作实践,不仅对领导工作毫无裨益,甚至会清谈误国,一事无成。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自称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空头理论家,脱离中国实际领导中国革命,把党的事业引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毛泽东同志曾辛辣地讽刺他们说:“老爷们对于中国革命这个必然性既然是瞎子,却妄欲充当人们的向导,真是所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了。”

最后,实践结果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领导干部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是为了独善其身,孤芳自赏,而是为了解决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领导工作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特定的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也是相对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战略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和提高之大小,必须以具体领导工作的实践成效之好坏作为检验标准。而为了取得好的实践效果,又必须善于以求实的精神开拓进取。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而言,是一场新的革命。这样一场革命,是邓小平同志带领我们党开创的史无前列的新事业,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新课题。解决这一课题靠什么,最根本的是靠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根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